青島海關每年超20萬箱貨物無感通關(圖)
圖為:海關設置在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內的“先期機檢”設備 張逸雷/攝
近日,青島中通信達物流有限公司申報出口的一批脫皮花生仁運抵港口后,在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順利裝船,發運出境。
“客戶催得急,特別趕時間。”公司業務員閆俊杰說,類似這樣的出口,如果被抽中查驗,需要預約排隊、再運到查驗區接受海關檢查,船期就有可能趕不上。
在青島海關“先期機檢”查驗模式助力下,出口貨物在通過碼頭閘口時,閆俊杰就收到了查驗通知。“現在箱子在碼頭不用挪地方,直接過機查驗放行,一點沒耽擱。”閆俊杰說。
“先期機檢”是一種基于智慧化手段實施的順勢監管。青島海關在碼頭前沿設立“先期機檢”設備,進出口貨物在船舶裝卸或港口運輸途中順勢過機檢查,并通過“智能審圖”實現全天候“隨過隨審”。經海關實時機檢掃描和審圖驗證沒有異常的貨物,可以直接船邊提箱或安排裝船,實現了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查驗效率可有效提升約40%。
據測算,青島海關實行“先期機檢”查驗模式改革后,涉及查驗的每個集裝箱可減少兩次吊裝和兩次搬移,進口貨物平均縮短查驗時間3至7小時,出口貨物縮短整體查驗時長1.5小時。
“先期機檢”改革帶來的通關效能提升,對進出口企業而言,意味著實實在在的物流成本節省,也代表著更好的通關環境預期和更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截至目前,青島海關先后在關區黃島、威海、煙臺等9個監管查驗現場部署了16臺“先期機檢”設備,并在所屬黃島海關成立青島海關聯網集中審像中心,集中審核關區機檢檢查圖像。
“2023年全年青島海關通過‘先期機檢’監管進出口集裝箱27.4萬箱,直接放行率78%。”黃島海關查檢一處機檢審像科科長張逸雷介紹,這就意味著超過20萬箱貨物可以在順勢經過海關查驗設備后直接放行,實現了無感通關。
據青島海關測算數據顯示,實行“先期機檢”后,該關轄區進口貨物平均每個集裝箱可節省物流成本600元,出口貨物平均每箱可節省物流成本100元,一年累計可節省企業物流成本超270萬元。“這一創新模式在提高查驗效率、壓縮通關時間、減少物流環節等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青島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呂杰說。
青島海關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扎實推進智慧海關建設,不斷創新監管模式和業務流程,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通關便利化水平再提升。(李強、劉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