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中藥材出口實現新年“開門紅”(圖)
圖為:關員現場查驗出口九葉絞股藍 葛曉玲/攝
蘭州海關所屬天水海關聚集隴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實際,深入開展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幫扶隴南中藥材出口實現“開門紅”,其中九葉絞股藍、柴胡等4種中藥材實現首次出口。
政策“送上門”
“我們的九葉絞股藍茶暢銷國內市場,但由于對海關出口流程和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這么多年來一直有出口意向但也沒敢邁出‘第一步’。”甘肅天福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邱劍說。
新年伊始,天水海關派出業務工作組赴轄區隴南市開展“新春走基層”政策宣講活動,深入轄區幾家中藥材出口企業開展調研,向企業講解海關備案、屬地查檢、口岸通關、跨境電商及RCEP等最新政策以及海關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舉措。對首次辦理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安排專人給予“一對一”指導,確保企業對優惠政策“早知盡知,應享盡享”。
指導“手把手”
“中藥材屬于出口檢疫風險較高的植物產品,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多變,準入要求嚴苛。我們企業規模小,風險承擔能力有限,國際市場我們一直不太敢做。”禮縣春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淼說。
了解企業的顧慮后,天水海關第一時間成立中藥材技術性貿易措施監測團隊,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為企業推送技貿信息,幫助企業了解、適用國外標準要求,指導企業加強檢疫處理,嚴把出口中藥材質量關。
“出口柴胡,我們公司是第一次,對于整個流程都沒有經驗,幸好有海關工作人員來幫助把關,我們才能順利實現出口。”看著一箱箱裝車的柴胡,張淼說。
通關“零等待”
海關屬地查檢是出口貨物監管的第一道關口,出口中藥材經屬地海關查檢合格后,出具檢驗檢疫證書。
“我們文縣離天水海關得五六個小時車程,客戶要貨一般都比較急,天水海關為我們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措施,保障貨物能第一時間通關放行,我們也能順利按期交貨。”文縣嘉城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曹芳說。
天水海關暢通中藥材出口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建立“7×24小時”預約通關機制,在系統收到查檢指令后第一時間安排查驗,實現出口放行“零”等待。同時,該關積極引導企業優先使用屬地查驗系統“云簽發”模式申請檢驗檢疫證書,縮短企業領證環節時間。
“這些中藥材在國外通關時,需隨附相關檢驗檢疫證書,但是從海關出具紙質證書再郵寄的做法較難實現‘證隨貨到’。現在,我們坐在辦公室就能打印證書啦!結合提前申報、預約查檢等措施,我們的交付效率真的是越來越高。”曹芳表示。
“產業興,發展穩。下一步,天水海關將立足轄區產業發展實際,扎實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支持轄區更多特色產品擴大出口。”天水海關副關長劉旭偉說。(葛曉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