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關推動遼寧“農”字號產業高質量發展(圖)
圖為:海關關員正在查驗一批出口草莓鮮果 于子航/攝
遼寧省生態系統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基地。大連海關以服務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己任,打造“一張安全防護網、一個開放合作平臺、一條產業融合鏈”工程,積極促進遼寧“農”字號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
據統計,2024年,大連海關共監管出口水果13.3萬噸、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7.47%、44.53%;出口禽肉15.2萬噸,同比增長87.7%,開辟阿聯酋、利比亞等12個亞非新市場;出口海膽等冰鮮水產品258.6噸、5724.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5.0%、80.4%。
打造一張安全防護網,服務完善強農支持
近日,大連海關所屬盤錦海關在對一船進口大豆實施現場查驗時,發現該船大豆攜帶多種外來有害雜草。查驗人員嚴格按照作業指引等相關要求,對表、中、下三層開展針對性取樣送檢。經檢疫鑒定,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具節山羊草,系大連口岸首次截獲。
據悉,具節山羊草是麥田里難以防治的雜草之一,主要危害小麥、大麥等旱地作物,爭奪水肥,使作物減產。如果混入作物種子中,3-5年后其混雜率可達50%~70%,且10%的具節山羊草混雜率能使作物減產達到50%。
大連海關深入開展“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三年專項行動”,持續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疫情防控,筑牢農業發展生態屏障,2024年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7588種次,截獲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2522種次,同比分別增長37.3%、49.5%;設置外來有害生物監測點500余個,實時監控轄區有害生物定殖擴散風險,保障遼寧糧食生產和畜牧業安全。
搭建一個開放合作平臺,服務完善惠農支持
日前,在丹東圣野漿果合作社的草莓包裝車間里,一批批草莓鮮果正在被逐個篩選裝箱,經大連海關所屬大東港海關關員檢疫合格后,即將出口海外。
“這一批草莓比往年的品質好,價格也更高!”東港市草莓協會會長、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廷東表示,“海關的高效監管是我們出口草莓最好的‘保鮮劑’。”
東港市具有近百年的草莓栽培歷史,是我國優質草莓生產基地和******的草莓出口基地,現擁有草莓專業合作社500余家、家庭農場100余戶、草莓深加工企業42家,全市10萬余戶農民從事草莓生產,年產量超32萬噸,產值近百億元,草莓已經成為東港名副其實的“當家果”“致富果”。
“我們立足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農民增收,針對水果不易儲存和運輸的特點,推出‘采摘即申報—包裝即順勢查檢—放行即出證’模式,屬地通關時長壓縮60%以上,著力解決草莓等鮮果出口‘關鍵難題’,為‘農字號’特色產品走向世界保駕護航。”大連海關所屬大東港海關副關長楊永娟表示。
近年來,大連海關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順勢監管模式,促進果蔬、禽肉、海鮮等多種優勢產品走出去,全力支持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水果出口遍及歐美、東南亞等25個國家和地區,大櫻桃出口居我國首位,丹東成為我國******的草莓出口基地;助力禽肉企業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畜禽“千億級”產業;助推大連市打造“中國海鮮預制菜之都”、營口市打造“中國海蜇之鄉”,支持丹東市打造雜色蛤“百億級”產業基地、水產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構筑一條產業融合鏈,服務完善富農支持
日前,在大連莊河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企業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作業。在大連海關所屬莊河海關監管下,近百噸水產品查驗合格后,工人隨即進行打包裝箱,即將出口海外。
幾個月前,該企業負責人宮經理正對資金周轉不開的困境一籌莫展,大連海關推出的“海關金融機構智慧賦能體系”為他帶來了轉機。在海關關員指導下,宮經理通過“關金慧”項下的惠企金融服務平臺,成功申請到1000萬元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關金慧’是直屬海關與地方金融機構聯合建立的惠企服務新模式,這也是雙方首次在普惠金融領域開展的惠企探索。該模式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整合了94個維度的外貿可信數據,通過構建人工智能金融模型,客觀、精準繪制‘企業信息畫像’,為融資授信提供參考。”大連海關科技處副處長矯子龍介紹說。
2024年,為助力創新農產品金融服務,大連海關首創“海關金融機構智慧賦能體系”,與中國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開展合作,銀行依托海關畫像結果進行企業信用評估,共對16家涉農企業授信1.3億元,提升企業授信額度超60%,貸款利率由3.6%降到3.1%左右,貸款業務平均受理時間由3天壓縮至0.5天。
“下一步,大連海關將立足遼寧實際,以海關之為踐行‘國之大者’,繼續為守牢國家‘五大安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好‘農’字號這篇大文章,助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海關力量。”大連海關副關長溫思權表示。(劉偉偉、任一民、尹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