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海關創新優化出口蔬菜監管措施,助力“云菜”擴大出口。
優化流程提時效
在昆明海關所屬滇中海關監管場所內,一輛滿載豆苗、菜心、芥藍的冷藏車正在打包裝箱。
“沒想到查驗這么快,節省了我們的冷庫儲存成本。”楚雄萬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峰說,“海關去年推行了出口新鮮蔬菜優化監管模式試點,我們的出口蔬菜可以直接在種植基地和加工廠進行抽樣檢測,出口時無需在倉庫停留,倉儲費、滯箱費以及貨物損耗等成本大幅降低,每批貨物節省成本約2萬元。”
王峰說的出口新鮮蔬菜優化監管模式,是昆明海關按照企業生產條件、管理水平、檢測能力,產品質量狀況等,對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定期監管”的管理模式。
“我們將出口企業分為一、二、三類,一、二類企業根據信用和抽檢風險綜合評定,出口產品可直接放行,縮短等待查檢時間80%。”昆明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副處長袁明說。管理規范、產品質量好,且近年沒有出現安全問題的企業可以列入一、二類企業管理。
該模式從2022年9月29日起在玉溪、昆明地區啟動試點,,2023年10月起,正式在云南省推廣,政策紅利將進一步顯現。
全鏈條監管保順暢
推動企業建立和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壓緊壓實企業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從企業自身環節提升產品質量,是昆明海關優化出口新鮮蔬菜監管模式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們嚴格落實原料種植、生產加工、出口監管等各個環節安全監管責任,構建全鏈條安全管理理念,強化出口新鮮蔬菜種植場、生產企業日常監管。發揮高原特色農食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優勢,針對性開展出口蔬菜國家相關信息收集、通報評議和特別貿易關注,在農藥使用、蔬菜采摘、包裝等方面持續指導,督促企業強化存儲、運輸、檢測等各環節的管理控制,從源頭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滇中海關監管一科科長閆康說。
在監管方式方面,昆明海關還對一、二類企業采用“遠程+現場”創新監管模式。遠程查檢作業過程、結果全錄入,實現數據、流程“進系統、標準化、留痕跡、可追溯”。目前日常監督檢查覆蓋率已達100%,監管覆蓋面和效率大幅提升。
政策指導顯紅利
2023年7月,昆明海關制定實施18條措施進一步服務優化云南營商環境,通過持續推廣和鼓勵企業優先應用“鐵路快通”模式,打造先進的、國際一流的進出口通關模式等措施服務建設面向印度洋南向陸海大通道。
昆明市是中老鐵路的國內段的起始點,海關積極圍繞昆明國際陸港建設和物流樞紐節點重點任務,為本地要素市場建設和產業發展做好服務工作。“結合轄區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出口企業的訴求與需求,我們一方面持續推動報關報檢、通關監管等手續在我關‘一站式’辦結,相關業務可以在滇中海關通過‘鐵路快通’模式完成一次性辦結報檢、報關手續,在磨憨鐵路口岸出境時只需核驗封志即可放行。”滇中海關監管二科科長曲偉介紹,“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培訓班、一對一指導企業等方式,持續幫扶企業充分運用RCEP與通關惠企政策‘疊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昆明海關還同步推廣應用“智能審核+自助打印”等審簽模式,建立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實施通關無紙化和節假日“預約通關”等措施,積極引導出口新鮮蔬菜企業搭乘中老鐵路的快車,進一步提升“云菜”國際競爭力。
“現在我們公司通過中老鐵路以冷鏈物流模式出口的20種高原特色綠色農產品,報關通關手續更為便捷高效,貨物的品相、鮮活度都有了保證。”王峰說,“我們出口的新鮮蔬菜經中老鐵路運輸到達泰國可比公路運輸節省一至兩天,并且享受到了進口國零關稅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提升了我們開拓海外市場的信心。”(代玉、郝晉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