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一個個集裝箱正被緊張有序地吊運到“東海之源”輪上,這艘貨輪將裝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鋼材、日用品、食品、化工品、煤炭等多品類的貨物,從天津港起航前往海南自由貿易港,再銜接國際航行船舶,自海南小鏟灘碼頭出口至東南亞地區。這標志著時隔3年“天津-海南”外貿內支線正式恢復,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再添助力。
通過內支線船,可以將一個口岸的出口貨物運輸到外籍輪船所在口岸再集中出口,起到了聯通內外的銜接作用,同時降低企業運輸成本。開展外貿內支線業務到海南自由貿易港中轉的運輸企業,還可以享受到本航次所需的燃料油保稅政策。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享受海南自由貿易港試行的啟運港退稅政策,天津港作為國家試點的15個啟運港之一,從天津啟運出發到海南自由貿易港轉運的貨物,企業出口退稅時間可以提前3-20天。。
“以前我們只能做內貿業務,輪船經常不滿載就發運了,成本相對較高。現在隨著外貿內支線的恢復,同樣的一條船既可以裝載內貿貨也可以裝載外貿貨,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天津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出口單證科經理王鉞說。
為保障該航線順利恢復和進出口貨物高效通關,天津海關建立“關、港、企”協調機制,梳理監管作業流程和節點,明確各方作業職責,提前了解船舶航行計劃,掌握船舶融艙分布和船舶載運進出口貨物信息,做好進出口貨物快速通關的準備工作。加強與天津港信息中心、天津港聯盟國際碼頭有限公司的信息聯動,完善海關傳輸放行信息,便利貨物裝船作業。疊加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快速通關服務舉措,讓企業享受便捷的通關體驗。
“天津-海南”外貿內支線的恢復,增強了天津自貿區與海南自貿港間的物流聯動,助力港口間優勢互補,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內、外貿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經濟的海上運輸渠道。(孫琪、范海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