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渝直達快線”加速跑出“黃金效益”
日前,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滿載304個集裝箱出口貨物的民翔B521E號貨輪緩緩駛離重慶果園港。自“滬渝直達快線”試航以來,這艘貨輪已經在上海和重慶之間來回穿梭了67次。
長江作為重慶出海出境的主要物流通道之一,是重慶開展外貿貨物運輸的“主動脈”。重慶海關不斷激發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助力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和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構建“陸海內外聯通、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
“直達”打開新航道
“以前從重慶到上海江船最快也得跑半個月,有了‘滬渝直達快線’,從果園港抵達上海港只需10天左右,航行時間比以往縮短至少三分之一。”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調度室主任陳建說。
“受制于三峽通閘時間長、海船轉江船時船貨匹配度不高等難題,滬渝船舶航行時間非常不可控,進出口企業非常渴望一條又快速又穩定的班輪。”重慶海關所屬重慶港海關物流管理科副科長劉廣宇回憶起5年前的一次關企座談會。
為了解決企業急難愁盼,重慶海關積極與上海等沿海海關、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港務、碼頭、船公司等開展協作,充分對接企業需求,支持班輪直達業務開行。2019年5月29日,首趟“滬渝直達快線”試點班輪順利開行。
“并聯”開啟新速度
“我們與上海海關開展對接協作,大力推行‘離港確認’模式,對‘上海—重慶’江海聯運轉關貨物的辦理手續進行調整,由之前多個程序之間互為前置條件的‘串聯作業’優化為同期辦理的‘并聯作業’。”重慶港海關關長劉湘斌介紹。
通過關務信息流和貨物流的雙向簡化,進口貨物在上海港口運轉時間減少約48小時,單票貨物江船改配時長減少約70%。五年來,這條快線已成為往返“重慶港—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上海港(含外高橋港區和洋山港區)”之間固定的快速水運通道。
截至今年5月底,“滬渝直達快線”共開行5339艘次,裝載進出口貨物135.36萬標箱,其中下水(重慶至上海)平均開行時間11天,上水(上海至重慶)平均開行時間15.8天,較開行快線前壓縮40%以上。
“智慧”激發新動能
“‘滬渝直達快線’開通后,對長江流域腹地的貨物集散和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吸引了更多長江上游地區貨源到重慶匯集,進一步釋放了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動能。”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方亮表示。
為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地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調聯動,重慶海關著力推動智慧海關建設與數字重慶建設項目銜接契合,深度參與長江經濟帶智慧物流監管場景建設,完善建立在途監管系統,探索應用“電子圍網”,擴大“直提直裝”適用范圍,實現進口貨物“岸邊分流、船邊直提”,壓縮港口轉運時間1-2天。并強化與四川地區港口聯動,積極將“滬渝直達快線”向四川延伸,再疊加宜賓、瀘州港貨物在果園港“船過船”便捷轉運,“水水中轉”時間進一步壓縮2天左右。目前,“川-渝-滬”外貿集裝箱班輪快線從宜賓港出發,12天時間就可抵達上海港。
下一步,重慶海關將繼續支持“滬渝直達快線”常態化運行,進一步完善多式聯運體系,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穗鐵海聯運班列等與長江黃金水道貫通發運,持續助力果園港發揮“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作用,為重慶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貢獻海關力量。(冉從勇、劉廣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