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連灣里綜保區的企業倉庫內,41.8噸進口天然飲用水從“待檢區”完成“區內直轉”手續出區。與此同時,在大窯灣綜保區內的倉庫中,數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將“區內直轉”的12噸樹脂進行移庫。這標志著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升級版”創新政策在大連雙綜保區正式落地。
“以前辦理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需安排車輛將貨物運至區外、再運回區內,物流成本比較高,現在非保稅貨物和保稅貨物可以直接在倉庫內完成狀態轉換,無需再實際進出區,極大降低了我們企業的成本,也提高了物流倉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連盛世智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楊樹新說。
“優化綜合保稅區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創新模式是指對綜保區內非保稅貨物申報轉為保稅貨物的,或辦結海關手續后申請以分類監管方式繼續在區內存儲的,允許完成報關手續后,直接核增核減海關底賬,不再要求貨物實際進出卡口。為推動該項措施落地,大連海關所屬金普海關成立工作專班,多次向地方管委會、區內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對單證申報、物流監管、貨物查驗三方面加以指導和培訓,推動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充分利用關企協調員機制,指導符合條件的需求企業按要求改造庫房、設置“待檢區”,兩天內就有5家企業倉庫通過了驗收,當即享受到了“區內直轉”的政策紅利。
“現在有了‘區內直轉’的政策,我們只需要把貨物放到‘待檢區’,剩下的只要在電腦操作就可以了,通過數據‘跑路’替代貨物‘跑腿’,海關的好政策實實在在帶來了真效益,為我們企業每個月節約成本近萬元。”遼寧金賀川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李力剛說。
自大連進入雙綜保區以來,大連海關緊密圍繞自貿試驗區整合提升重點工作,聚焦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充分發揮綜保區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樞紐作用,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措施落地生效,截至目前,大連雙綜保區共有18家企業開展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業務,6家企業參與“區內直轉”試點,涉及貨值約2.3億元。(姜楊、徐帥、張斌/文)
